北京限塑10條: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做替代
北京限塑10條: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做替代
在超市購買的蔬菜很容易包裝到隨身攜帶的布袋中;快遞員交付您的快遞后,請小心存放快遞箱并繼續使用;出差旅行時,穿上自己的鞋子穿上……這些理想的環境生活將是南京的未來。
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整治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 10種塑料限值”)正式發布。按照計劃,到2025年,北京的建筑面積將基本告別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餐飲,外賣平臺,批發和零售以及電子商務特快專遞這六個主要行業已成為減少塑料的重點。
一些專家表示,塑料產品的便利性和超低價格使其用途無限擴大。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沒有必要使用它。替代可降解塑料制品并不能完全達到限制塑料的目的。建立塑料產品回收系統可能是另一種可行的方法。
“垃圾桶中的塑料袋太多”
“現在垃圾桶中有很多塑料產品。盡管實施垃圾分類后開始將食物垃圾扔掉,但其他垃圾上仍然有很多塑料袋。”去年,東城區朝陽門大街新鮮社區的志愿者凝視桶蔣秀萍去年11月開始“凝視桶”。根據她的工作經驗北京塑料回收,她認為可以專門設置用于收集塑料產品的設備。
今年11月中旬,北京的“十項塑料限制”公開征求意見。記者走訪了廣州的許多大型購物中心,咖啡廳和特快專賣店,發現了以前未被列入禁令的塑料制品,例如紙袋,特快填充料等。產品仍在過度使用。
例如,在物美(Wmart)的崇文店中,一個人走到提起的袋子上,撕下幾個盒子,將它們直接放入購物車,但沒有訂購水果。在物美公司的匯新店,每個水果桌都裝有兩到三個紙袋。一些顧客不想在購買商品時斷手,因此他們將防滾裝袋當作手套戴在手上。
作為老一輩,趙奮榮習慣于背著布袋出售蔬菜,“方便,臟了也可以用”。這也是王淑香的習慣。她住在廣渠門北the社區,并使用了該社區發行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 “盒子的種類較厚。如果塑料袋較薄,則應使用更多。”
這種“不浪費”的生活理念已逐漸滲透到年輕人中。
不。東城區朝陽門街內五步路27號是一個互聯網名人四合院。今年,在這里舉辦了4場“無浪費生活”的線下活動。院子里有一堵墻,上面有倒金字塔形狀的廢物管理和廢物分類概念圖,游客可以直觀地了解減少污染源的含義。參加這項活動的張阿姨說,無浪費的生活是艱巨而簡單的,反復使用,然后挽救生命。 “我們曾經這樣生活,但年輕人應該過來努力學習。”
11月20日,工作人員在北京一個紅色的快遞點上,建立了一個快遞包裝回收中心,市民可以在這里放置廢棄的快遞箱。快遞員在打包時更喜歡在這里使用袋子。攝影/新京報記者李開祥
北京塑料極限:早起,高標準
北京的塑料限制運動很早就開始了。
1999年,北京頒布實施了《北京市限制銷售,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廚具的管理辦法》,明確禁止銷售和使用長度0. 025的塑料袋。小于等于毫米。
此塑料袋的標準保持不變。
2008年6月1日,全國實施了“塑料限制令”,不允許所有大型購物中心,大型購物中心和集市提供免費的塑料購物袋。同時,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長度超過0. 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
明年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與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和上海最新的《塑料限制十項規定》仍在使用。
然而,由中國公益組織和環保主義者聯合發起的零廢物聯盟在2018年進行了一項“塑料十年期訂單”調查。在搜索電子商務平臺后,他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塑料袋批發商店都是非法的。塑料袋的行為,包括雙層0. 015mm和0. 02mm雙層塑料袋。零廢物聯盟新政主席謝新元認為,北京應該加強管理,以防止來自其他省份的非法一次性塑料用具大量涌入。
北京的新舊《生活垃圾管理規定》都提出了減少塑料的要求。
2012年版建議單位和個人應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或不按規定使用一次性餐具,并鼓勵將清潔蔬菜列入清單; 2020年版建議嚴格禁止城市餐飲業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并在建筑密集區(包括就餐食品)訂購餐點。包裝)嚴禁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進行維修
黨和政府機構在減少塑料和減少廢物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2019年,北京市副市長張家明在市人大常委會上作了報告,并建議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中嚴禁使用一次性用品。記者走訪了許多政府機構,發現其中大多數已經實施。
在這次上海發布的“ 10項塑料禁令”中,這一規定得到了加強,要求該市各級黨政機關減少使用一次性中性筆和其他塑料辦公用品。嚴禁在政府機構的飯廳內提供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廚房用具和杯子。不允許各種會議積極提供飲用水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杯。鼓勵參與者自帶水杯。
負責任的主題太多,難以執行政策
迄今為止,出于多種原因,塑料產品仍然面臨過度使用和處理方面的困難。
“最大的問題是過度浪費和使用。這是由于塑料產品帶來的極大便利,以及工業文明的推廣帶來的超低價格,使得其使用無限擴大。在許多情況下,不需要使用,并且完全可以避免。”中國綠色發展理事會秘書長周金鳳說。
極大的便利帶來了塑料制品的濫用,太多的主題將導致采取一些措施來促進塑料制品的發展。
例如,北京的“ 10個塑料限額”鼓勵訂購平臺在訂購過程中設置諸如“不需要廚房用具”之類的選項,并以積分形式獎勵。鼓勵訂購平臺加強宣傳,樹立良好的餐飲企業形象,積極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飯盒(工具)來履行生態和環保責任,并引導消費者通過收貨平臺“獨家紅色”等選擇優惠券”。
其中,“可重復使用的便當盒”是許多專家考慮的更好方法,并且已經設計了一些回收系統。例如,擴展生產者責任(EPR)系統和存款系統。
EPR系統是指將生產者的資源和環境責任從生產過程擴展到產品設計,流通和消費,回收和廢物處置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系統。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擴大生產者責任制度實施計劃》,這是首次確定對家電,汽車,鉛酸電池和包裝。
但是在快遞和食品訂購行業中,實施起來很困難。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溫宗國的團隊對食品訂單行業中塑料污染的修復進行了詳細研究。他們追蹤了成千上萬訂購午餐盒的下落。 “ EPR必須太清楚生產者是誰,對誰負責。食品外賣行業的特殊之處在于,它不知道應由誰來負責。很難清楚地區分誰是生產者。是的。可以說環境責任主題太多了嗎?這是飯盒制造商的責任嗎?”博士生張玉婷說,外賣飯盒對環境的影響是整個過程,不僅是丟掉飯盒的步驟,而且是前端生產北京塑料回收,飯盒的使用,處置等,還有潛在的環境風險。從前端生產到訂購平臺,再到運輸系統,甚至是分銷兄弟,再到每個消費者和前端回收公司,整個過程中都有多個實體,每個實體都應承擔責任。
Sun Wei的企業從事快遞包裝已經很多年了。 “只要產品到達用戶手中,快遞袋就會被用戶拿走。如果在從源頭訂購時沒有收集到押金,則損失率非常高,大約為60%,并且這種損失不會持續。”
11月14日,在物美超市的匯新店,一些顧客不想在購物時斷手,因此他們將易拉包用作手套。攝影/新京報記者李開祥
建議為六大主要塑料減量化行業設定總體減排目標。
針對過去幾年在修復塑料污染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該國最新的塑料限制,北京頒布了“ 10項塑料限制”。
該法規不僅禁止和限制某些塑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而且重點關注餐飲,外賣平臺,批發和零售,電子商務快遞,住宿,展覽和農業生產等六個關鍵行業。塑料產品會泄漏到自然環境中,“減少塑料消耗”幾乎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餐飲方面,到2020年底,該市的餐飲行業被嚴格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嚴禁在集結區訂購服務(包括用餐包裝)中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嚴禁在集聚區和風景名勝區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廚具。到2021年6月底,嚴禁該城市的餐飲業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奶茶攪拌棒。
在批發和零售方面,到2020年底,禁止在建成區的超級市場,超級市場,藥房,書店和其他零售分支機構(包括分支機構或電子商務提供的零售分銷服務)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和集市受到管制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鼓勵逐步實施明確標明塑料連卷袋價格,除商品價格外,另付塑料連卷袋價格,以引導消費者減少使用塑料連卷袋。
在住宿方面,從2020年5月開始,該市的酒店將不會自愿提供六種類型的一次性電器。到2025年底,根據實施情況,逐步擴大一次性非一次性使用電器的范圍,并將實施范圍擴大到農村賓館。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和提供可再填充洗滌劑來鼓勵提供相關服務。
許多環保組織對上海的“十大塑料限制”給予了高度評價。謝新元認為:“這表明北京市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筆觸催化劑的姚佳認為,這是“禁止使用塑料的階段性禁令”。到2025年,基本上將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謝新元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盡管已經闡明了六個關鍵行業,但僅禁止了某些類型的一次性塑料用具,并且尚未設定包括這些行業中所有一次性塑料用具的總體減排目標。很容易推葫蘆謝新元表示,他們在2018年檢查了上海的200家分店,發現各種商店似乎都不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但他們經常使用其他類型的一次性塑料,例如滾動的平口袋。瓶裝鹵味等。
“為主要的塑料使用單位建立報告系統是“ 10項塑料限制”的重點之一。但是,如果沒有法律法規的支持性保護或法規不夠具體,實施的可能性很大。”謝新元說。
可生物降解技術早已成熟,降低成本是關鍵
“塑料限量10個”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是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產品。
例如,餐飲業嚴禁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和咖啡攪拌棒;嚴禁在集聚區(包括用餐包裝)中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嚴禁在建筑密集區和風景名勝區的就餐服務中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以禁止使用性塑料廚具。使用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而不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到2025年底,嚴禁在建筑密集地區的市場中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我們今天談論的可降解塑料都是可生物降解和完全可降解的塑料。”北京工商大學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中國塑料工業協會降解委員會秘書長翁云軒指出了這一點,因為一些制造商使用“聚乙烯+石灰粉”或混合使用面條偽裝成可降解的塑料,開裂后對人體有害。
所謂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例如纖維素,淀粉,紙張等,以及通過生物合成或物理合成獲得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
“ 10項塑料限制”中提到的產品目前具有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
“秸稈包括聚乳酸可生物降解的秸稈,紙秸稈等。紙秸稈早在麥當勞就已經存在。可降解的奶茶攪拌棒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但是它們曾經主要出口。安徽生產的可降解奶茶攪拌棒經過長期的實驗驗證,只有海南和吉林的公司才能生產可降解的卷裝袋。”翁云軒說。
如何推廣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產品?翁云軒認為,目前的主要制約因素是成本較高,但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原材料的規模也將擴大,成本將越來越低。 “在通常情況下,可降解塑料袋的價格是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兩到三倍。由于目前的規模很小,將來規模會變大,成本肯定會降低。礦物射手的制造材料不到20%。很多年前,它的成本超過20,000噸,但現在卻負擔得起,有時甚至超過7,000噸。”
7月30日,在新世界之家東城區,居民將一堆堆肥放入裝有垃圾袋破碎機的垃圾桶中。破袋機將塑料袋弄碎,傾倒垃圾,然后將塑料袋轉移到其他垃圾桶。攝影師/新京報記者吳江
如何將塑料限制與垃圾分類結合起來?
“數億年來,地球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廢物,但還沒有學會處理人類的廢物。”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回收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旺認為,塑料產品的成本很高。低,幾乎沒有丟棄的成本,但是回收的成本卻很高。
可降解塑料制品也是如此。盡管它們可以完全降解為氣體,甲烷和水,但它們也是有條件的。
“認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會在空氣中或使用中降解,或者在任何環境下都會降解,這是錯誤的。”翁云軒指出,可生物降解塑料只能在適當的室溫,濕度和微生物條件下進行微生物降解,在日常使用或儲存過程中不會被生物降解。因此,他建議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應該像傳統的塑料一樣。可回收利用和化學再利用的應予以回收再利用,不容易回收或難以回收的應予以回收或物理回收。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士,環境新政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軍認為,要解決塑料制品污染問題,可降解制品并不是唯一的替代方法。這種方法。塑料產品的回收也是一種方法。 “從技術角度來看,所有塑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沉陽的一些制鞋廠正在從事這項工作。建議相關部門在新政或補貼的指導下加快塑料的回收利用。”
目前,北京大部分塑料產品尚未回收。
“根據廣州市新的垃圾分類標準,大多數塑料被分類為其他垃圾。只有塑料容器(例如塑料瓶或塑料箱)才是可回收的垃圾。我們的新村甚至不需要塑料箱。大多數塑料盡管焚化有很大的風險,但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二惡英超標。”宋國鈞說。
謝新元還認為,塑料限制應與垃圾分類相結合,遵循生活垃圾管理的優先原則,并遵循“減少源頭-再利用-循環利用-其他方法(例如能源轉換)”的優先原則。最終處置”。采取行動。
“以餐盤為例,就餐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并且不會從源頭上產生塑料廢物;如果訂購餐點,則應選擇先帶上自己的廚房用具;如果要用餐,則應選擇自帶餐盤。使用一次性便當盒,最好對其進行回收,最后是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因為前者仍會形成大量垃圾。”謝新元說。
新京報首席記者李玉坤和攝影師李開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