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心理醫生_唐山心理咨詢師_唐山 心理咨詢師培訓
唐山心理醫生_唐山心理咨詢師_唐山 心理咨詢師培訓
唐山大地震對人類心理創傷的治療在我們面前是空白
于振建研究唐山大地震后的心理創傷已有12年了
主持人:搜狐網友們下午好,歡迎來到搜狐嘉賓聊天室。
這次邀請的來賓是開lu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于振建。于醫生很年輕,在地震發生時只有4歲。然而,自大學畢業以來,他一直受到關注,并被分配到開lu心理健康中心。他還從事心理健康研究。 1994年,作為主要成員,他參加了一系列有關唐山地震對人類身心健康的長期影響的研究項目。該主題從那一年一直延續到現在。歡迎來到俞醫生。
1994年,您在開lu保健中心做了什么?
于振建:做臨床工作。
主持人:您是否遇到過一些因唐山大地震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于振劍:我遇到了。最令人難忘的案件之一是唐山大地震后,他的親戚已經死亡。他被埋在廢墟中。他非常害怕和緊張,因為在被救出之后,他失去了親戚,并且當時非常痛苦。但是這種情感在潛意識中得到了抑制,并沒有爆發。地震發生20年后,即1996年左右,在一次商務旅行中,酒店突然停電,周圍環境完全一片漆黑。那時,他非常害怕,好像他在20年前重返局勢,然后變得害怕。情緒,恐慌和我即將死去的感覺。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稱為恐慌發作。我走出這家酒店后,我害怕去附近的地方。后來我的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后來我去了一些公共場所,例如商店,例如在某些廣場上或在汽車上,我特別害怕,患有恐懼癥,后來去了我們的醫院接受治療。治療后,他康復了。
主持人:您當時為什么要做這個項目?您是自己考慮的還是是自上而下分配的任務?
于振建:原因有很多。唐山地震是人類災難史上相對罕見的重大災難。當時的損失是巨大的,包括人員傷亡。我們還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了很多患有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礙的患者。國外的數據還表明,在重大災難之后,此類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的患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同時,還有一個內部原因,那就是研究團隊的一些成員也來自唐山。他還是唐山地震的受害者,也有家庭受傷。它一直是心理學中不可磨滅的陰影。作為精神衛生工作者唐山心理醫生,也可以說這是不可避免的責任。開展這項工作將在未來的災難預防或唐山地震后的某些患者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干預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主持人:除了您的研究小組之外,還有其他組織在研究唐山地震的心理創傷嗎?
于振建:應該說很少,似乎也有,但是很少。
主持人:您要繼續嗎?
于振健:我們是唯一繼續這樣做的人。
主持人:心理創傷的概念何時起源于國際?看來它只是在越南戰爭之后才開始的。
于振建:是的,一些退伍軍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歷了一些心理問題,后來被稱為戰后治愈疾病。
主持人:但是在1976年,我們的國家沒有。在您未引起注意之前,在1994年之前,是否有人關注過該領域?
于振建:應該很少,在中國可能是空白。
主持人:當調查于1994年開始時,盡管唐山地震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仍有可能發現一些人的心理創傷遺留問題。有哪些表現?
開lu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于振建來搜狐做客
于振建:唐山大地震二十年后,我們進行了回顧性研究。因此,我們當時進行了大樣本調查。在對近2,000人的調查中,我們確實發現了很多案例,例如心理創傷后的案例。應激障礙唐山心理醫生,某些神經癥或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
主持人:癥狀是什么,有特征嗎?
于振健:癥狀。在調查過程中,有人認為地震后他們可能會感到害怕,緊張,擔心或不安。有很多這樣的癥狀。 20年后,有些人仍然有這種恐懼和擔憂。還有神經衰弱或神經官能癥的癥狀,這些都被計算在內。災難后,這是一種急性應激反應,20年后應該是慢性的。我們稱其為創傷性心理障礙。根據國外的調查數據,學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了調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歷了45年之后,仍然只有一小部分,并且45%的人會出現創傷性應激障礙的癥狀。
評論